其實我很怕看真人的原因是不好抽離出來,比如一名歌手非常的優秀。接著查查資料就會發現在吸毒啊什麼的,或是很大牌怎麼對待很多人的方式之類的。還有不小心看到節目中微微細小的動作,就有足夠的資訊察覺出許多權力關係與地位與人格特質,有好也有壞。

像是動畫中的聲優我是盡量不讓自己知道他們的生活小事,因為自知會有不自禁多方聯想的問題。表面表演舞台前的他,或是私底下與人交流的他,常常不太一樣。最可怕的是要是身邊朋友有追星族,那種名星起點起床,什麼都被曝光真的有點誇張。


虛擬人物的好處就是知道這一切都是假的,背後有一位或一群低調的創作者在創作。找不到人唱歌就找初音,找不到人跳舞就用MMD。觀眾如我,觀賞這些創作,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,之後產生了動力,再接著做自己要做的事情。類似一種充電電池的概念。

電腦人工AI怎麼樣都不會像人類的。大多的創作作品,設定一個軟科幻的AI電腦每個都有像真人般的人格,接著使用一堆裝呆的數位術語,以這樣的手法才能將這是電腦角色的訊息傳達給觀眾。如果真的要做成像人的AI,卻反而會迴避這個問題,做出靠著問問題來得累積資料庫的方式,不是聽不懂,為什麼你會這樣想的提問。光只要這兩句就可以知道對方非真人,只不過是AI罷了。

個人的構想是,如果真要做出像人的AI就必須增加大量能與外界進行回饋的,如聲音、視覺、觸感、還要加入不理性的隨機選擇,才能正常運行。好吧!其實我挺有興趣的。

此外最奇怪的一點是這樣,我無法理解為什麼網路上的阿宅,喜歡個二次元人物或是3D模型。就一般人的智商就會以為蘿莉控等於戀童,那些基本上還是有巨大的差異的。虛擬的東西就是虛擬的,就像一部電影,電影播完你還是要回歸現實。你也可以再看一次電影,但你還是要回歸現實。等有空的時候又可以再看一次電影,但現實還是在那裡。

怎麼都抽離不了,不可能,那是只是因為自己在逃避問題罷了!
 

 

星之夢第一集我覺得普普還有點無聊。
不過第二集那種世界幾乎滅亡後,機器人還傻傻的談到了自己的夢想。
機器人的神與信仰是什麼,真的很讓人感到趣味與感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水月一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